新闻中心

推荐新闻

免费咨询热线

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 :

半导体设备中用于电磁屏蔽的螺旋管

创建时间:2025-09-10 08:59

1.核心概念:为什么需要电磁屏蔽螺旋管。
       蚀刻机,PECVD (等离子强化化学蒸气沉积),离子植入机等的半导体机器,高频,高电力电气零件(RF源,各种各样的开关电源,步进电机等)及敏感传感器(电子镜,激光测距仪等)被内部充满。

  • 干扰源: 螺旋管本身在通电和断电时,尤其是快速切换时,会产生强烈的瞬变磁场(dΦ/dt)。这个磁场会像无线电波一样辐射出去。

  • 受害者: 周围的精密电路和传感器极易受到这种辐射干扰,导致信号失真、数据错误或误动作。

  • 屏蔽目的: 因此,必须将螺旋管产生的磁场“约束”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,防止它干扰设备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,确保工艺的稳定性和重复性。这就是电磁屏蔽的核心任务。

2. 螺旋管的电磁屏蔽主要方法

为螺旋管施加电磁屏蔽,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,通常会组合使用:

a) 磁屏蔽罩

        这是最直接和最常见的方法。使用高透过性的材料制作罩子,在其周围包上螺旋管。
        工作原理:高透过性材料为磁场(类似电路导线)提供“低电阻路径”。螺旋管生成的磁场线大部分不会泄漏到外部空间,而是被封闭在沿着罩壁形成环的密封罩内部。

  • 常用材料:

    • 坡莫合金 (Permalloy): 如μ-合金,具有极高的初始磁导率,是对弱磁场进行屏蔽的最有效材料。常用于屏蔽非常敏感的区域。但它通常较贵且机械加工后需要特殊的热处理(氢退火)来恢复其磁性能。

    • 镍铁合金: 性能介于电工纯铁和坡莫合金之间,是常用的折中选择。

    • 电工纯铁 (DT4C等): 饱和磁感应强度高,适合屏蔽强磁场,但磁导率相对较低。

    • 非晶/纳米晶软磁材料: 这是新一代的优秀屏蔽材料,具有极高的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,综合性能优异,但成本较高。

  • 设计要点:

    • 密闭性: 屏蔽罩应尽可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,任何缝隙都会造成磁场泄漏。接缝处应重叠或使用导电磁衬垫。

    • 多层屏蔽: 对于要求极高的场合,会采用多层屏蔽(如内层用高磁导率的坡莫合金,外层用高饱和磁感应的电工纯铁)来应对不同强度的磁场。

b) 反向抵消线圈

这是一种主动或有源的屏蔽技术。

  • 工作原理: 在主螺旋管外部再绕制一个反向的辅助线圈。当主线圈通电时,辅助线圈通以一个适当大小和相位的反向电流,使其产生的磁场与主线圈的泄漏磁场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,从而在外部空间相互抵消。

  • 优点: 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屏蔽效能,尤其适用于对静态或低频磁场屏蔽要求极高的场景。

  • 缺点: 系统复杂,需要精密的电流控制电路来匹配主线圈电流的变化,成本高。

c) 结构设计与布线优化

  • 双绞线供电: 给螺旋管供电的导线应采用双绞线。这样,两根线产生的磁场会因方向相反而大部分相互抵消,显著减少供电线路产生的辐射。

  • 同轴电缆: 对于高频驱动信号,使用同轴电缆并确保屏蔽层良好接地,可以有效约束信号线上的电磁辐射。

  • 返回路径: 精心设计电流的返回路径,使其尽可能紧贴输出路径,减小回路面积。回路面积越小,辐射效率越低。

d) 接地与滤波

  • 滤波: 在螺旋管的驱动电路输入端安装EMI滤波器(通常包含共模电感和X/Y电容),可以极大地抑制通过电源线传导出去的高频噪声,这些噪声也是电磁干扰的来源。

  • 接地: 将屏蔽罩、驱动器的外壳等与设备的主接地参考点进行低阻抗、单点连接(避免接地环路)。良好的接地是任何屏蔽措施有效工作的基础。

3. 在半导体设备中的特殊考虑

  1. 洁净度与出气率: 半导体设备要求在超高真空或洁净环境下工作。所有屏蔽材料必须满足低出气率的要求,不能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或颗粒污染物。例如,某些涂层或胶粘剂可能被禁止使用。

  2. 耐化学性: 设备内部可能存在腐蚀性工艺气体(如CF₄, Cl₂)。屏蔽材料(尤其是罩体)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,或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(如镀镍、镀金)。

  3. 热管理: 螺旋管和其驱动电路工作时会发热。屏蔽罩的设计不能影响散热,有时需要集成散热鳍片或冷却通道。

  4. 高频驱动: 许多半导体设备中的螺旋管(如真空阀门的驱动线圈)由高频PWM波驱动,会产生丰富的高次谐波干扰。这对屏蔽和滤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总结

对半导体设备中的电磁屏蔽螺旋管,通常采用 “多层防御” 的策略:

  1. 源头抑制: 优化驱动电路(如使用缓启动电路减少di/dt)、采用双绞线布线。

  2. 被动屏蔽: 使用坡莫合金纳米晶材料制成的密闭屏蔽罩,将磁场约束在内部。

  3. 传导抑制: 在电源入口安装EMI滤波器,阻止噪声通过线缆传播。

  4. 良好接地: 为整个系统提供一个干净、可靠的接地参考。